位置:首页 > 自身建设

守正创新担使命 笃行致远谱新篇——乌拉盖管理区2024年组织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1日 来源:乌拉盖管理区党工委组织部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2024年,乌拉盖管理区党工委组织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新创先质效年”为抓手,坚定不移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锚定“两件大事”“六个行动”,围绕中心发力,聚焦大局作为,为奋力推进管理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聚焦凝心铸魂,突出政治“首位度”

  政治上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这一年,我们聚焦中心任务,持续抓实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思想政治建设走深走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工程,实现党员干部多轮全覆盖培训。

  政治素质考察见行见效。推行“看政治素质、看工作能力、看担当作为、看群众评价”的“四看考察法”,提高考察精准性、实用性。全覆盖建立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档案,实行“红黄标”管理,注重结果运用。

  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常态化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分层分类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一体推进“三项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讲清讲透“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推动一批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困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聚焦选贤任能,提振干部“精气神”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这一年,我们持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把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贯穿到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等各环节,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领导班子结构持续优化。认真贯彻《规划纲要》,坚持实行领导班子运行“2+N”定期分析制度,加强分析研判,提出优化建议。提拔16人、调整29人,配优配强班子队伍,推动领导班子结构更优、功能更强。

  年轻干部培养更加有力。认真落实“育苗”计划,开展年轻干部调研,动态完善年轻干部信息库。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选派11名干部在重点项目单位、关键岗位、基层一线挂职和实践锻炼,帮助年轻干部成长历练。

  干部教育培训持续有效。围绕落实“五大任务”“六个工程”举办各类主体班次25期。加大外出培训力度,赴上海、遵义、深圳、广西等地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建设“1+4”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完善“传红守绿”培训模式,提升教育培训效果。

  正向激励推动干劲更足。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推荐评选工作,积极推进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21人。围绕推动重点项目、参与乡村振兴等工作,开展2轮即时考核。认真贯彻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若干措施,执行“非提拔任用谈话制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干部监督考核持续从严。完善干部监督机制,按季召开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形成工作合力。认真落实提醒函询诫勉和重大事项交接等工作,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管理。持续推行差异化考核模式,精简优化基层考核专项清理规范工作,精准考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

  聚焦固本培元,增强基层“组织力”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这一年,我们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全面推进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工作,推动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

  基层战斗堡垒更加坚强有力。扎实推进“抓乡促村带户”工程,所有镇场、80%以上村级党组织、70%以上党员中心户达到示范标准。加强嘎查村干部队伍建设,补充调整后备力量27名,组织基层干部赴锡市、多伦等地学习考察。开展嘎查村集体经济扶持引领行动,所有嘎查村集体收入均达到15万元,最高收入达到76万元。扎实推进国有农牧场“四个规范化”建设,培育“党建引领传红守绿”特色品牌,打造盟级坚强堡垒支部示范点2个,管理区级示范样板9个。加强边境党建工作,打造“马背警队”等特色品牌,相关经验做法被央级媒体宣传报道。圆满承办“边疆党旗红”网络主题宣传采访活动。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优化网格治理,全覆盖建立党小组,推行网格员集中入户日、周末服务不打烊等制度,推进“红色物业”党建联建,提升治理水平。优化服务举措,全面推行“五心”工作法,创新建立“心桥超市”,推行“联合党委+轮值书记+三题三单”服务模式,每季度召开联合党委会议,推动群众急忧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优化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大比武”活动;全面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成功承办全盟社区党组织书记“比武争先”活动,并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集中整治“小马拉大车”基层治理问题,扎实开展履职事项清单梳理工作,基层职能得到优化提升。

  各领域党建工作稳步提升。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持续推行工委委员包联责任制,从严落实“四个一”工作机制,开展全覆盖包联指导。组织开展机关“片区比武”“党建争先赛”等,积极创建“北疆模范机关”。深化公立医院党建,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党建领航 医心为民”品牌建设,将党小组建在科室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强化中小学党建,扎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提升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教学质量,培养“薪火相传、红领巾讲解员”23名,抓党建促办学治校水平持续提升。攻坚新兴领域党建。组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爱心义诊,设立暖心服务点9个,覆盖300余人次,使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聚焦筑巢引凤,放大人才“磁吸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这一年,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努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留才的良好氛围,为管理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坚持党管人才,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以思想“破冰”推动引才“破题”,修订完善《人才引进培育十条政策》等政策制度,拿出硬招实招广纳各方英才。制定“一月一重点”工作清单,贯彻落实好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全面摸底排查人才底数,完善人才名录,更新完善12类人才信息库。……

  拓宽引育渠道,充盈人才队伍“蓄水池”。加大引才力度,引进紧缺人才51人,柔性引进医疗人才8人,吸纳41名“双一流”大学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来管理区实习实训。推动“3+2”人才基地和院士工作站提档升级,创建本级“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11个,通过对口帮扶、外派进修、学术交流等措施,做好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培育工作。

  做优服务保障,凝聚创新发展“新动能”。建成专家公寓、人才之家,提供免费体检、免景区门票等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大力推广华西牛胚胎移植,率先在全盟完成首家华西牛种公牛站建设,成立内蒙古华西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华西牛新品种培育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成功争取“草原英才”滚动支持项目2个、资金81万元。开展“人才惠民服务行”活动,各领域专家人才送医送药、科技下乡、文化进基层等,服务群众1900余人次。

  聚焦忠诚履职,提升自身建设“硬实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持续锻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坚定坚决讲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深化。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带头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每周五集中学习日制度,安排组工干部跟班学习,开展“国旗耀边关”固定党日活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专心专注学业务、工作质效不断提升。邀请盟委办信息科科长开展业务专题培训,开展信息“排位赛”、业务“竞技赛”、服务“先锋赛”的“三赛三比”活动,安排组工干部参与中心工作,举办“组工讲堂”12期,交流业务、提升能力。

  有力有效抓落实,信息宣传不断向好。建立落实信息评比制度,设立信息“先锋榜”,开展信息评比12期。坚持把组工信息宣传作为服务中心、推动工作、提升能力的有力抓手,深挖典型经验,认真总结成效做法,“乌拉盖管理区培育出肉牛新品种”“乌拉盖草原上的致富‘领头牛’”“‘五心’服务提升治理温度”等做法,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组织人事报》刊登宣传,“边境线上的温暖守护”“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等做法以漫画形式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客户端等广泛宣传转载。

  党建领航,方能乘风破浪;奋楫扬帆,方能行稳致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乌拉盖管理区党工委组织部将持续在把握大势中找准方向、在把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把握大事中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进阶夺优、争创一流,为更好建设美丽乌拉盖提供有力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