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乌拉盖管理区:“人才基地+”模式为畜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3日 来源:乌拉盖管理区党工委组织部

  近年来,乌拉盖管理区以人才基地为载体,在人才赋能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探索形成“人才基地+”工作模式,赋能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基地+企业,助推科研项目有突破。依托奥科斯畜牧业有限公司打造了现代畜牧业人才基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内蒙古大学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围绕肉牛育种和种群遗传改良进行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整合企业和人才基地项目资源,共同开展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计划项目-“华西牛”肉牛新品种培育(2004-2021)、内蒙古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肉牛新品种培育与应用示范(2022-2025)等重大项目,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成功培育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华西牛,打破了我国肉牛主导品种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人才基地+合作社,培育壮大本土人才。现代畜牧业人才基地负责人牵头成立乌拉盖管理区博昊良种肉牛繁育专业合作社,构建“科研机构+合作社+规模养殖户”模式,以人才基地集聚专家人才,以合作社吸附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牧区致富带头人、养殖大户等,持续性开展“人才惠民服务行”活动,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为牧民提供饲养管理、选种选配等技术服务,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成功培育出王金强、白铁柱、张慧君等“土专家”20余人,并发挥本土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传播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以点带面,引领牧民提升种畜个体质量,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富裕。

  人才基地+品牌,打响华西牛名片。充分发挥“华西牛”品牌效应成功举办三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吸引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企业家等1600余人次交流探讨、分享经验,加快华西牛选育推广。同时,出台《乌拉盖管理区华西牛产业发展十条政策(试行)》,促进本土培育的华西牛整体存栏规模达到3.4万头左右,经华西牛育种联合会和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登记认证1.1万余头,已累计组建核心群26个,扩繁群4个,核心群规模达到0.7万余头,其中基础母牛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成为“华西牛”主要育种基地。在第四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上种公牛单头最高成交价达66万元,在品牌效应和实际效益的带动下,目前,华西牛在新疆、湖北、云南、吉林、河南、重庆、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等9个省区广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