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管理区:第一书记的“持家”之道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31日 来源:乌拉盖管理区党工委组织部

   为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乌拉盖管理区深入实施“干部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从机关事业单位重新优选一批干部担任嘎查村(分场)第一书记,下沉乡村振兴一线,在基层“安家落户”,在田间“立身兴业”。


  沉下去,融入基层“新家”。“要想把工作干好,必须和农牧民融入在一起,让他们把你当作一家人。这是“老书记”对“新书记”的叮嘱。新选派的第一书记大多是年轻干部,对嘎查村(分场)的情况不够了解,到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村情民情。乌拉盖管理区建立“三会一访”机制,帮助新任第一书记全面了解基层情况,及时转变进入角色,即:召开新老第一书记对接会,老书记谈经验、讲做法、说体会,做好传帮带、交好接力棒;召开与“两委”班子的座谈会,交流村情民情、发展规划等,让第一书记掌握基层情况、明晰工作思路;召开民情恳谈会,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明确努力方向、精准施策发力;开展“大走访”活动,逐户遍访农牧民了解情况记清所需所盼、意见建议,建立“诉求台账”,发放“联系卡”,畅通沟通服务的渠道。 

  抓培养,提升本领“兴家”。推动乡村振兴,凭的是真才实学。乌拉盖管理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头雁”培育工程,将第一书记、党员中心户、致富带头人等人员与镇村干部一并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抓第一书记能力提升上,将其列入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教育培训的“必训”范围,持续提升理论实践水平。同时,指导第一书记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等制度,强化政治训练、党性锻炼、业务实践。在培育乡村实用人才上,第一书记主动作为,积极与管理区人才基地、院士工作站以及农牧等部门沟通对接,采取项目合作、技术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邀请高精专家和科技特派员现场授课,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先后培育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等示范典型26户,推动实现了“土专家”“田秀才”等人才量质齐升,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

 

  搞服务,真抓实干富家”。乌兰哈达嘎查第一书记王佰音说:既然来到基层,就要为群众办点实事、干点好事”。乌拉盖管理区全面推行下基层干部“1+N”工作模式,“1”即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第一书记认真调研,结合基层实际,谋定方向、跑办项目,先后争取实施了肉牛育肥育成、自驾车营地、传统奶制品加工等5项目,累计协调资金900余万元,推动促进了产业升级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N”为统筹抓实党的建设、疫情防控、帮扶救助、防灾减灾等重点任务,第一书记协同基层党支部扎实做好“揭榜领题”“比武争星”等工作,推进“最强党支部”“五强”创建任务,年内5个嘎查村(分场)党支部创建为示范典型;积极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累计解决群众出行难、看病难、用电难等问题50余个;在疫情防控、防火防汛、春耕备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团结带领“两委”班子齐心发力,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