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必须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管理区通过织密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深化服务载体,持续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创新。
织密服务体系,延伸服务链条。一是健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联动。管理区坚持多元共治、多方参与、多方联动,管理区、社区、网格三级联动,变革优化“大党(工)委”机制,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下沉社区包联共建,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基层集聚。同时将“两新”组织、包联单位联结起来,将党员管理起来,实现党组织在基层的有效覆盖,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二是发挥社区党组织的“轴心作用”。积极践行“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城市版“枫桥经验”,精准网格划分32个,建立网格党小组33个,配备专职网格员39名,兼职网格员61名,只要社区有需求、百姓有诉求,网格都会有回应、有回音、有回答,通过工作的扎实推进,网格员逐渐成为了网格里的“百事通”。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议事会、居民理事会、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等,多途径收集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实实在在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发挥服务基层“大效能”。三是健全线上和线下服务机制。群众在网上,党的工作也要及时跟进到网上。精心打造乌拉盖智慧党建特色品牌,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建成智慧党建“三合一”工作平台,开发“智慧党建”手机APP推进党务工作线上运行;运用“智慧党建工作站”开展红色教育、党员活动;利用“红色E家微信公众号”提供线上便民服务,切实推动了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
创新服务模式,打破服务壁垒。一是持续推动“双进双服务”活动。组织6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进网格,积极到基层认领任务,开展服务活动,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每年至少参与1次社区共联共建,每名党员到社区至少认领1个服务“微心愿”,切实强化机关事业单位与社区互联互动、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增强基层治理效能。二是持续深化“联合党委+轮值书记”制度。通过推行“联合党委+轮值书记”工作机制,每季度开展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研究社区服务事项,轮值书记在轮值期间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和“六个一”服务机制,深入所联系的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是共产党员—我帮你”“社区服务—我承诺、社区发展—我建议、社区治理—我行动”等主题活动,帮助协商社区公益性、社会性等重大事务,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作为年底述职考评依据,保障服务质量。三是创新推出“三题三单”为民服务机制,通过“居民群众‘出题’、联合党委‘解题’、轮值书记‘答题’”,建立“作业单”“任务单”“成绩单”三个清单,将收集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汇总,社区联合党委召开联席会议,最大限度整合资源,明确责任部门,推动问题逐个解决。截至目前,累计为民办实事50余件,推动实现凝心聚力,精准服务。
深化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全面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升级。近几年,管理区坚持阵地好、机制好、服务好“三好”标准,建成三级党群服务中心29个,依托党员中心户建立党群服务艾里34个,在城市管理、自来水、热力公司等5个部位建立党群服务站,创新形成了“3+8”党群服务机制,围绕“最多跑一次”服务目标,对服务事项进行梳理整合,建立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7项服务机制,进一步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二是全面发挥机关服务能力。持续推行机关工委委员包联责任制,实行月走访、季督查、年中大比武、年末大考评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工委委员对包联联系点进行实地指导和督查,并通过组织开展“亮职责任务、晒工作成效、比担当作为”“亮晒比”活动,全面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机关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机关单位为民服务能力。三是全面提升干部服务水平。通过采取邀请专家教授、领导干部上讲台、业务实训、岗位实操等方式,分领域分专题对基层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培训,结合“三题三单”服务机制、便民服务帮办代办等实践活动,更好的提升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对群众提供更精准、更暖心的服务。
供 稿| 乌 云
编 辑| 李耀祖
审 核| 王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