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管理区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
乌拉盖管理区深入学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相关要求进一步细化,认真组织实施。结合管理区实际,制定了《乌拉盖管理区2013—2017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坚持服务大局、按需培训、分级分类、注重实效,切实增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
一、 基本情况
2013年以来,乌拉盖管理区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主题培训、中心组集中培训、党支部日常培训、科级干部轮训、党校主体班培训、干部赴外培训、高端讲坛、流动宣讲、远程教育培训、以及场镇、部门业务培训十大板块扎实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探索管理模式、增强培训效果。截至目前,管理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2期次,培训党员干部10326余人次,其中:培训处级领导干部490余人次,干部脱产培训达到《规划》量化指标。网络培训642人次,其中:处级领导干部57人次,处级干部网络培训率达到100%,每人每年学时数平均55小时;科级及以下干部网络培训率达65%,每人每年培训学时数平均为85学时。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科学谋划教育培训内容,提高针对性
一是突出培训重点。紧紧围绕盟委、行署及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坚持“中心工作在哪里、干部培训就跟进到哪里”,“发展的主战场在哪里、干部培训的中心就在哪里”的工作思路谋划干部教育培训。1.突出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培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2.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28项配套规定和盟委、行署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细则的要求,践行“三严三实”,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3.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通过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现身说法等方式,引导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4.加强能力素质提升和知识更新培训,重点抓好“三农三牧”、经济管理、金融管理、民生改善、党的建设等与当前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实用性知识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干部知识结构,提升履职本领和水平。5.开展党史国史区史盟史教育培训,把党史国史教育与世情国情、区情盟情、管理区实际结合起来,经常开展内蒙古革命史、锡林郭勒盟革命斗争史、区情盟情和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结合形势任务要求,明确培训方向和重点,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干部能力提升教育。
二是突出干部需求。注重带着问题、带着课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干部需求。突出干部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把组织需求、岗位需要与个人需求有机统一起来。近年来,通过发放《参训单位推荐授课人(内容)征求意见表》等形式,确定了理想信念教育、农牧生态保护、现代金融业、城镇化建设、工业经济发展等5个培训专题。同时,根据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干部的岗位特点和培训需求量身定制差异化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确定主体班次,科学合理的设计培训课题,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讲什么”。围绕干部成长需要,重点开展哲学、历史、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特别是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帮助干部拓宽眼界思路,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素质和能力。
三是突出本地特色。注重突出管理区特色,实行“5+1”培训模式,利用依托高校培训、专题讲座、集中轮训、巡回宣讲、在线学习等“5”种方式,对某“1”培训内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从现代农牧业产业化、煤炭深加工转化、城镇支撑产业培育、旅游产业市场化等重点项目入手,针对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对部门“一把手”点名调训,特别是新任职“一把手”的培训,着重提高其驾驭全局、科学决策的能力。对后备干部全面培训,围绕夯实理论基础、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进行培训。对基层干部联动培训,加强嘎查村、社区、分场基层组织带头人的培训,联合农牧、扶贫、就业等部门,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使培训更符合基层发展生产的实际需要。根据培训内容,编印符合地方特色的“本土”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二)积极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增强实效性
一是高标准地“请进来”。针对管理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通过借助“外脑”搭建高端知识讲座平台。2013年以来,从区内外邀请韩庆祥、于建嵘、沈青、潘照东等4位知名专家教授,围绕党的理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化建设等内容举办高端讲座4期,培训党员干部2230余人次。抓好各类精品班次,着力改善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其谋划发展的能力。围绕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管理区干部队伍知识结构需要,积极探索开办专题培训班,2013年以来,邀请11名相关专家学者举办农牧业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党的建设等专题培训班3期,举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科级干部轮训班2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重要讲话精神举办培训班2期,累计培训干部950余人次。
二是高层次地“走出去”。通过依托名校的教学资源优势,感受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浓郁的学习氛围,拓宽干部眼界思路。为提高党性教育,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第一时间,组织选派30余名科局领导干部赴江西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1期。加大任前培训力度,围绕新任职务的岗位特点,组织40名新任科级干部赴清华大学举办初任培训班,采取委托培训、合作办班等方式增强履职能力。围绕推进千村帮联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组织嘎查村“两委”干部60余人次赴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兴安盟突泉县考察2批次。组织嘎查村支部书记、主任、专职副书记和分场支部书记、场长、专职副书记70余人次赴北京通州区于家务回族自治乡进行学习考察,共计培训基层干部2批次。
三是高质量地“自主训”。一方面变“固定式”培训为“流动式”培训。制定“一表两单”学习计划,即制定每月2次的中心组学习会课程表,每半月1次的双休日讲座学习单,每周一次的支部学习通知单。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上台讲党课制度,管理区处级领导干部深入联系点、分管部门和所属党支部讲党课,目前处级干部讲党课60余次,参加支部学习144场次。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多部门协调,抽调党务、经济、农牧、法律等业务骨干组建流动宣讲团,深入管理区各场镇开展流动式教学。2013年以来,深入各嘎查村、党员中心户进行巡回宣讲16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达2000余人次。另一方面变集中培训为“送学到家”。通过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对嘎查村、社区、分场党员干部不定期组织播放电教片、致富信息等形式,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四是多种形式“实践炼”。通过选派干部“上挂”、“下挂”、“外挂”等方式,到上级部门、基层单位、信访部门及先进地区挂职锻炼,促进干部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干部实践锻炼机制。近两年,先后选派3名正科级领导干部分别到盟纪检委、财政局、金融办挂职;选派1名正科级领导干部到巴音胡硕镇挂职;选派6名科级干部分别到分场和嘎查村挂职任第一书记;2名后备干部到信访局挂职,1名后备干部到嘎查村挂职任第一书记,3名科级领导干部赴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挂职。强化干部包扶嘎查村、社区、分场工作,通过深入基层蹲点调研、结对共建定点帮扶,使干部在基层锻炼中提高素质。
(三)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保障机制,确保长效性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逐年制定培训计划,每年年初制定《乌拉盖管理区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对培训的任务、目的、方式、内容及组织领导作出具体的要求和安排。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党校主体带动、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为教育培训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构建资源整合机制。围绕管理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资源整合机制,由组织部门牵头,整合宣传、党校、人社等相关部门的培训资源,实施统筹规划,对培训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实现培训资源和培训资金的有效利用。在引进师资方面,加大对盟外、区外优秀师资的引进。建立了管理区联系各大院所+各大院所联系各知名教授+知名教授联系知名教授的外扩型“流动讲师队伍”,做到“不为所有,但求所用”。
三是完善考评机制。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推行目标化管理,一方面,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登记备案制,为每名干部建立学籍档案,采取跟班督学、年底验收、限期补课等措施,检验学习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将干部教育培训结果,作为干部考核、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结合年终实绩考核,对党员干部德、能、勤、绩、廉综合考核,检验学习成效是否体现在推动工作上。切实形成“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学习机制。
四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了财政优先安排预算、党费补充、相关单位配合的干部教育培训保障体系,管理区财政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干部教育培训,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干部教育培训逐年增加。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管理制度,让“经费跟着项目走”。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虽然成绩显著,但从总体上看,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不够到位。一是有些部门抓干部培训工作的主动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常以工作走不开为由,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甚至出现了替训、代训或缺训的现象。二是部分干部理论学习不深入,思想不够解放。部分干部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理论学习,调查研究不深,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的分析能力。三是一些干部缺乏自主学习主动性,学习方式方法单一,培训结束后,学习与实践未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四、几点意见建议
(一)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树立与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相适应的培训新理念。做好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把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放在首位。一是应树立干部教育培训是基础性建设的观念。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成本低、见效快的基础性建设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二是干部教育培训部门应树立大培训和高素质教育的观念。善于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到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认识,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思路和措施,着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头脑;强化提高业务能力培训,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强化服务中心工作的培训,着力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服务功能;强化提升综合素质培训,着力使广大干部的思想水平、知识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三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自觉树立做“学习型干部”的新观念,切实从思想上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增强学习的紧迫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制度、创新管理,形成与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相适应的培训新机制。一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各有关办学单位的活力。二是探索通过基础理论问答、综合素质测试、工作建议书和调研报告答辩等测试方式建立相应考试制度,不断完善学员教育培训考评机制。三是不断完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和培训实效跟踪评价机制,以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真正把干部在任期内完成学习培训任务情况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干部参训动力。 (三)优化队伍、整合资源,提高与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相适应的培训新水平。一是开展干部在线学习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任务的需要,着力将“干部在线学习”打造成广大干部成长的新平台,拓宽干部视野的新窗口、提升干部能力的新途径。二是把自主选学作为全面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关键举措,不断提高干部培训的工作水平。坚持把干部自主选学工作打造成为统一干部思想、推进工作的有力武器。健全多方参与的自主选学工作体系,建立培训质量评估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建立干部自主选学师资库,师资库要广纳各类优秀人才,实行对外开放、统一标准、动态管理,提供可资各级各类干部共享的优质资源。三是继续开展干部“走出去”培训,进一步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提升理解力、领导力和执行力。采取偏远地区与邻近发达地区结成对子,承办培训班、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学习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和路径,做到在学习中联系、在联系中提高,不断提升干部整体素质,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